
初守城池之后,熙誠紫光將目光轉向始終關注著的一些棘手問題,如,因個別人員瞞報癥狀、行程,導致的多人被感染、被隔離。怎么助力這類問題的改進,熙誠紫光將區塊鏈的應用結合了進來。基于區塊鏈技術優化在全區推行的電子通行碼,逐步在試點小區落地應用。
-
基于區塊鏈的數據安全可信和可追溯的特性,可以將用戶填報的時間、內容等信息準確追溯,可作為后期謊報處理的不可抵賴的證據,以行為的結果倒逼行為的開始,可有效減少瞞報、謊報事件的發生,一旦出現謊報、瞞報情況,可以準確追溯。
-
基于區塊鏈密碼學特性,實現公民數據隱私保護。傳統互聯網模式,個人上報信息后,系統后臺可見用戶信息,而應用區塊鏈隱私保護特性的系統,數據即時上鏈,可以保證數據不被其他人可見。
-
基于區塊鏈可共享的特性,可以為確診密切接觸查詢提供依據。一旦出現確認病例,基于區塊鏈上的數據可追溯共享的特性,為找到和確認病例密切接觸人員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信息共享是建設數字政務的基石,然而“數據孤島、網絡安全、監管缺失、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這些刺目的問題存在且長期存在于數字政務的建設中。
-
在數據確權方面,西城家園電子通行碼的數據其查看、流轉、交易都需經過用戶授權,個人上傳的信息都具有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
-
在數據隱私保護方面,西城家園健康碼上登記的信息,如電話、住址、身份證號、健康體征等隱私信息都將加密處理,且需要授權使用,減少數據流轉過程中隱私泄露的風險。
-
在數據安全開放方面,西城家園健康碼提供數據開放能力,同時疫情防控大數據共享平臺也將參與進來,提升大數據社會協作能力。
對于新興科技,熙誠紫光所秉持的觀點是:科技的底層邏輯不是把復雜的邏輯、精密的推演、抽象的概念束之以高閣,而是將人作為應用的本體,促進、優化乃至改變人們的使用習慣和思考方式,進而提高群體和社會的效率,降低因距離、文化、信用導致的成本,回歸到“小而鮮活”的人。
在西城家園從線上落實到線下推廣時,收到不少實際問題:“居民使用方便嗎?老人小孩怎么辦?我們的基層干部、社工能操作這個系統,后臺能有管理權限嗎?” 上區塊鏈了我能看到我的信息嗎?申報信息與實際不符怎么辦?
-
籌備期:為西城區全區15個街道,每個街道分派工作人員對口支持,完成產品功能說明、使用培訓(培訓會+培訓材料+推廣材料)、存量數據對接梳理和導入、特殊人群特殊需求梳理總結,民眾使用宣傳等工作;
-
上線期:現場支撐,上線頭兩日駐場支持,后續根據推行和使用情況,及時進行現場支撐;
- 使用期:對接系統上線各類使用問題、增量數據更新,組建客服支持(微信+電話)、輔助二維碼制證工作(對老年人、小孩等需要紙質的人群,主動服務)等;
- 維護期:根據問題反饋,及時更新版本解決系統問題,解決時間不超過2日。

其修遠兮的“常態化防疫”
4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連續多次重要會議強調的“常態化”,標志著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意味著,我們要在高度重視防控的前提下,用更為精準有效的措施,一面守住疫情狙擊戰的階段性成果,一面要努力讓經濟穩定有力地“跑”起來,人們群眾的生活“轉”起來。
無論疫情何時結束、無論過程如何艱難,西城家園的電子通行碼和系列微服務都讓西城區的基層工作者感到科技和信息化正在快馬加鞭的向他們的工作領域駛來,將為他們的工作帶來更多的助力,并且將打開更多的可能。
全域抗疫一盤棋,歷經疫情實戰考驗,熙誠紫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探索,從線上到線下,從點到線到面,從單一場景走向社區、園區、樓宇、門店等多場景,正在逐漸助力政府和城市管理者編織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體系。